莘庄是个什么“庄”? | 城市季风

2023-04-09 17:01:42   来源:今曰闵行

《城市季风》杂志自2019年12月起,由闵行区文化和旅游局、闵行区融媒体中心主管主办。 《城市季风》杂志融文化、生活、时尚、资讯为一体,高品位、全方位、多视角解读具有丰富底蕴的城市文化,讲述发展历程中的城市故事,反映城市生活形态,形成颇具有特色、格调高雅的闵行新“文化品牌”,是一本属于闵行人自己的杂志。

即日起,小编将陆续挑选《城市季风》杂志中的优秀文章与大家分享,一起从多方面深入了解这片我们热爱的土地。

终点站:莘庄


【资料图】

每次从老家回上海,总喜欢乘坐高铁在上海站下车,一是因为个人感觉上海站相较于虹桥站的人流量稍微少些;二则是从上海站出站后便可乘坐轨交1号线,下车后换乘一趟公交,即可抵达居住地。路上耗时1小时,对我来说是最快、最方便的路线了。出了火车站,我跟随者人流涌入1号线,过安检、刷卡、乘电梯,最终,我走向了开向莘庄站的列车站台,排在人群后面等待列车的到来。记得刚来上海时,乘坐的第一条轨交便是1号线。当时来接我的朋友说:“这条地铁真的好多年了,因为上班通勤,我也乘了无数遍,现在连车站的顺序都记得滚瓜烂熟了。”

地铁1号线是上海市境内第一条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,于1993年5月28日开通试运营南段(锦江乐园站至徐家汇站),1996年12月28日,开通试运营南延伸段一期(锦江乐园站至莘庄站)。

自此,从闵行到上海市中心的路程时长便大大缩短。它像一声春雷唤醒了闵行莘庄地区周边的土地。大量市民从各地聚集而来,学校、图书馆、剧院、大型购物中心拔地而起。就这样,渐渐地,莘庄变得不一样了。长期在此工作生活的人,感受是最深刻的。朋友在莘庄居住了好几年,他常说:“这里的发展很快,机会也像市中心一般多。”

30年前,上海县与原闵行区“撤二建一”,设立新的闵行区。莘庄从原来的上海县县治所在地,变成了新闵行区政府所在地,注定了越来越多的优质资源涌入这里。渐渐地,莘庄从原来的一个小乡镇,成为了闵行经济发展的中心。

对我来说,了解莘庄的历史总是没有什么感慨,毕竟也不是本地人。但在莘庄的生活感受,我总是乐意与朋友说道说道。与别的地方相比,莘庄是我见过交通最为方便的区域,出门即公交,散步走到地铁站,即使在稍有些偏僻的地方,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也总能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。

刚开始不喜欢做饭的我,几乎一天三顿都是在小区附近的食堂解决。来食堂吃饭的人很多,晚上总能看到许多老年人就餐,问及原因,大多数老人家说:“孩子还没下班,自己一个人煮多了也浪费,还不如和几个老邻居一起来食堂吃,况且社区食堂还对来此就餐的老年人打折,何乐而不为呢?”确实,莘庄在吃这方面从不马虎,关注老年人就餐,开办社区市场,也成为了政府近几年的一个工作重点。除了家附近的社区食堂,大大小小的餐厅随处可见,极大地方便了我这种平时不怎么做饭的上班族。偶尔,周末想邀请朋友来家中尝尝自己刚学的新菜,小区门口的生鲜超市,几乎有我想要的一切食材。餐桌上相聚之后,我们总喜欢去附近的商场逛逛,看场电影、逛逛街,这大概就是“打工人”最喜欢的周末生活了。

生活上的便利是我切身体会到的,但一座城除了宜居,更该宜业。莘庄商务区位于莘庄镇北部,距离虹桥枢纽约十分钟车程,良好的交通条件,为这里的发展助力。从2007年至今,莘庄商务区从原来以制造业为主的老旧工业片区到如今的高楼林立、商贾云集,不少企业将总部或研发中心落户商务区,区域经济发展提速,各种机遇纷至沓来。在发展定位上,莘庄商务区将集成电路产业和总部经济作为未来发展重心,打造集成电路、人工智能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承载区。在这个以春申湖为核心的商务区内,大量人才汇集,他们在这里工作、生活、直至最后在莘庄安家。如果说上海是一座为梦想而奋斗的城市,那么莘庄商务区就是一片可以在生态友好的环境里奋斗的热土。

今年春节,一年一度的莘庄灯会登上了央视新闻,更多人知晓了莘庄这个地方,它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,更是一座快速发展的繁荣之城,成为许多人安家置业选择的终点站。

作者:阿荣

来源:城市季风

编辑:高淑婷

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

特别提醒:

如果您不想错过“今日闵行”,记得“星标”,并多点“赞”和“在看”,这样,每天新文章推送,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您的订阅号列表里啦:)

标签:

X 关闭

X 关闭